MIGA團隊 商業如果存在精神:當交易成為分享


社區營造總是觸碰著一個敏感點:如何改善地方經濟?特別是對於偏遠、缺乏就業機會、人口外流、傳統農產業為主之地區。構想著地方經濟的改善,亦回應著問題緩解的想像,也彷彿,實質的經濟效益或改變,才能證明社區營造長期下來努力的成果與價值。只是,這件事並不容易,而現今政策一面倒向文創與觀光產業的潮流下,許多社區營造也逐步向此一路徑靠攏。然而,因著缺乏對於文創的恰當理解(文化與產業的關係)與經營能力,而生產出許多徒具形式、單一化、缺乏內涵的粗糙文化生產,只求商業利基的意念下,失去了文化之於創意與社造的精神。


不諱言,五年經營期的MIGA早已面對著這一尷尬、敏感這是一個卻也必須直面的問題。社造要長期持續運作下去,也必然得解決資源、經濟、現實生活層面的種種問題。有感於上述社區營造過度、未加審慎思考便靠向文創觀光化的現象與反省的基礎上,MIGA這次決定加入商業化行列,推行自有品牌商品、舉辦2013山溝音樂會,但目的不在於利潤與營收,而是為了重新探討商業與社造之間尚有可能的精神性連結。透過以社造理念建立起的品牌經濟,以及曾經創造地方凝聚、展現社群力量「山溝音樂會」的再度舉辦,能否將商業交易的行為,轉化為社群理念分享下的現實回饋?能否在「重新社造」的理念中,透過製造事件,來改變社區參與(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形式僵化而淪為短暫、過後即逝的體驗經濟,並恢復「重新體驗一個生活的土地、環境,一個新的風景」的基礎社群精神 。




食之噩夢-蕃薯簽

食衣住行乃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内容,亦為人類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藉由夢結合食衣住行作為一個出發點,傳達出一種最原本而理想的生活態度及理念。

食,以不好的夢作為發想,大多老一輩把蕃薯簽當做是噩夢,蕃薯在日治時期和光復時期的農業社會中是ㄧ般農民的主食, 許多老一輩的長輩們童年中都是沒有白米可吃而拿蕃薯簽充飢,或許是害怕再次回到那樣的困苦生活,也或許是真的吃到怕了,因此到生活條件漸漸好轉之後的現在,大多數長輩們都會排斥吃到蕃薯。

藉由番薯簽,帶出老一輩對於農村生活的回憶
曬乾脫水的蕃薯籤耐久藏,配著少許白飯便可以吃到隔年番薯產季。對臺灣大多數的長輩來說,因為有番薯簽的陪伴,熬過了那個困苦的年代,也才能走到今日,對於它的情感可是又愛又恨。

藉著將番薯簽用新的料理方式或是將其精緻化,除了勾起長輩們對於那個年代的記憶,更將番薯簽改造長輩們眼中的可愛事物,蕃薯簽不再只是用來充飢填胃的次級食品,而是美味又能勾出年輕時點滴的一道佳餚,讓長輩們能接納並愛上蕃薯簽,將蕃薯簽轉化成美夢,帶出臺灣早期農村社會純樸不奢華的簡單生活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