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一〗藝術場造行動展






大崎製造─社群x風景x藝術

Made in Dachi – Community x Scene x Art

藝術場造行動展Art Made in Site-specific Exhibition

策  展  團  隊    王鼎元、邱俊達
Curating Team: Ting-yuan WANG, Yves CHIU

參展藝術家 Duncan MountfordMIGA團隊、高俊宏、崔綵珊、葉佩如、謝鐘影


展期2013/11/20~2013/12/10 15:00~21:00(每週一二休展)

地點大崎村




【策展論述】

       大崎村,位於台南市官田區,鄰近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現以農業為主,種植柳丁、芒果、龍眼等經濟作物。大崎與南藝大兩者的關係,始於17年前南藝大劃地籌備建校,爾後經歷長期幾無連結、關係不睦的歲月,直至約5年前,難義大建築所社區營造組學生,協同校內師生投入大崎村進行社造經營,整理村落中山堂作為活動中心(今已轉為「兒童圖書館」籌備空間),以及將廢棄輾米場整修為現今「MIGA藝文空間」後,村落與學校間的互動始轉為密切,而冷漠不睦的關係,也在幾年社造過程中,逐漸改善。


如今,「MIGA」扮演著連接大崎村與南藝大的重要橋樑,對內,許多成員與村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關係乃至親情感受,彼此在生活中、活動上互相信賴、支持與互惠;對外,MIGA也扮演著聯繫、協調外來者與社區連結、溝通事務的平台角色。就這一簡要過程來看:大崎村與日俱增的社造活動、藝文活動引入、地區風景容貌的改變、居民活動參與的高度配合、對外形象建立,乃至經濟產業的小幅變動(推動種植無農藥柳丁、香檳茸(巴西蘑菇)貨櫃栽植等),似乎獲得了一種階段性的成功,外界許多人亦回應了此一認同。


        恰恰因著這一建立起的形象,每年南藝大專業領域(主要為建築所社造組)學生與許多外界人士(個人或團體、其他大專院校師生、社區工作者等),陸續抱持著種種熱情與對社造的想像,投入到此一場域中。而「藝術」想法的引入,也確實帶給社造領域在田野文史工作、地方面貌改造、日常生活互動、學習教育乃至經濟活動宣傳等多元且活潑的思考、嘗試。然而,這些進程後,現今的大崎村─不論是對村民、學生、教師、外來訪客、生活與居住的空間、人際關係等等─是否變得更加美好了?數年間,一批批抱持著無限熱情與想像的投入者,回顧村落風景至今的轉變,原先那份想像實現了多少?鉅觀來看,自1994年文建會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2004年「生活美學」,到諸如現今文化部的「村落美學」、「藝術農村」等流行的想像與理念精神,究竟在十數年政策的推動中,走到了什麼樣的地方?往前踏去,我們還看得見新的風景嗎?


        這是一次從實踐經驗穿刺而來的提問。在結合藝術進入、以呈現更為多元發展的面貌成為社造基本手法時,我們似乎也看見了模式化、表面化的傾向、精神態度的轉變、實踐週期性的瓶頸、理論框架倫理化的束縛,乃至於在簡化、忽略了原初理念精神與想像力後,將演變成什麼樣貌?對此,我們必須做出如此提問:如今的社區營造,還存在對於理想未來生活的想像嗎?如果回答的嘗試,令我們感到猶豫、困惑,是否有必要藉由反省、重新探討社區營造的精神、目標、實踐方法, 乃至從農村活化到台灣近年來大規模的都市化政策、城市形象改造的公式化來質問:我們還需要社造嗎?這毋寧是從一個理念對話的角度,以批判實踐的位置,提出關於「社造x藝術」的未來想像,如何以「社群營造」的觀點重新展開?「大崎製造」,希望能藉由尖銳但嚴肅的自我審問、省察與思考,在以村落為基地的展演活動中呈現並串連起不同社群進行對話。


        「大崎製造」是一次對經歷社造五年的大崎村,嘗試以「社群x風景x藝術」三者進行對話之基礎,提出「社群營造-風景變造-藝術場造」的命題思考與展演實驗。首先,「社群營造」嘗試將「社區」之地域性擴展為「社群」之社會性、差異性之觀點,將「社區營造」在地深耕、建立社區主體性的精神,擴展為經營一處串連、容納異質社群(學生、老師、訪客、在地居民、新住民、藝術工作者、回流的年輕人)進入與交流的平台。透過差異社群價值的關注,將場域中心思維(展示與認同空間營運、成員工作的精神)轉為互動網絡建立的邀請(我們覺得你很有趣,希望邀請你進來,看會發生什麼事)。這並非否定社造長年積累的寶貴成果,而是希冀藉由觀點的轉變,直面運作方式、精神傳統、關注對象等現況-不論是個案經驗上,或是理論架構上-實質面臨的種種困惑與兩難。 因此,本展演活動一方面藉由對大崎與其他社造案例的經驗梳理與實踐分析、反省,來提問「究竟經營/創造的是社區,還是社群」,從而思考地域主義對強調社群連結之實踐者,所帶來想像力與實驗性的束縛。

        在「藝術場造」面向,透過「社群營造」思維以觸擊「藝術進入」如何扮演起一種不同於社造的「場域營造」角色。延續2012年「壁虎的尾巴」以社區廢棄空間進行藝術展演,我們嘗試透過當代藝術與社區營造的「強結合」,以「特定場域社群藝術」為切入點, 提出「空間即是作品」(The  Space is the Work)這一命題,邀請五(組)藝術家/團隊:崔綵珊、謝鐘影、高俊宏、Montford DucanMIGA團隊,與五個社造秉持的重要觀念/方法-「文史工作」、「空間活化」、「商業化」、「社區參與」、「地景改造」-對話,在觀點的轉換中,展現維「社群人物誌」、「後空間活化」、「如果商業還有精神」、「被動性參與」、「地景修復」五個展覽子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